OSI 与 TCP-IP 分层模型笔记

一、OSI 参考模型(七层模型)

注意:OSI(开放系统互连)是由 ISO(国际标准化组织)制定的参考模型,但两者概念不同,需区分。

七层结构及核心特征:

层级 核心功能 / 数据单位 典型设备 / 组件
7. 应用层 为用户应用提供服务 各类应用程序(如浏览器、邮件客户端)
6. 表示层 数据格式转换、加密解密 -
5. 会话层 建立、管理和终止会话 -
4. 传输层 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控制 网关
3. 网络层 分组路由与转发 路由器(数据单位:包)
2. 数据链路层 物理地址识别、帧传输 交换机、网卡、网桥(数据单位:帧)
1. 物理层 比特流传输、物理介质连接 光纤、网线(数据单位:比特)

二、TCP/IP 分层模型(因特网参考模型)

TCP/IP 模型是互联网实际应用的分层体系,又称 “因特网分层模型”,共分为 4 层:

层级(按序号) 名称 核心功能
4 应用层 处理特定应用程序细节,直接为应用提供服务(对应 OSI 的应用层、表示层、会话层功能)
3 传输层 实现两个计算机的端到端通信

・仅在端系统(主机)中实现

・通过端口号标识主机中的进程(通讯端点是程序而非主机)
2 网络层 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活动,负责分组选路与跨网络传输
1 链路层 负责与物理网络的连接,由设备驱动程序实现(对应 OSI 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功能)

关键区别总结

  • OSI 是理论参考模型(七层),注重完整性和通用性;
  • TCP/IP 是实际应用模型(四层),更简洁,贴合互联网实际运作;
  • 两者核心功能对应:TCP/IP 的链路层涵盖 OSI 物理层 + 数据链路层,应用层涵盖 OSI 上三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