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SI 与 TCP-IP 分层模型笔记

AI-摘要
LNotes-AI GPT
AI初始化中...
介绍自己 🙈
生成本文简介 👋
推荐相关文章 📖
前往主页 🏠
前往爱发电购买
OSI 与 TCP-IP 分层模型笔记
Liuxz一、OSI 参考模型(七层模型)
注意:OSI(开放系统互连)是由 ISO(国际标准化组织)制定的参考模型,但两者概念不同,需区分。
七层结构及核心特征:
| 层级 | 核心功能 / 数据单位 | 典型设备 / 组件 |
|---|---|---|
| 7. 应用层 | 为用户应用提供服务 | 各类应用程序(如浏览器、邮件客户端) |
| 6. 表示层 | 数据格式转换、加密解密 | - |
| 5. 会话层 | 建立、管理和终止会话 | - |
| 4. 传输层 | 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控制 | 网关 |
| 3. 网络层 | 分组路由与转发 | 路由器(数据单位:包) |
| 2. 数据链路层 | 物理地址识别、帧传输 | 交换机、网卡、网桥(数据单位:帧) |
| 1. 物理层 | 比特流传输、物理介质连接 | 光纤、网线(数据单位:比特) |
二、TCP/IP 分层模型(因特网参考模型)
TCP/IP 模型是互联网实际应用的分层体系,又称 “因特网分层模型”,共分为 4 层:
| 层级(按序号) | 名称 | 核心功能 |
|---|---|---|
| 4 | 应用层 | 处理特定应用程序细节,直接为应用提供服务(对应 OSI 的应用层、表示层、会话层功能) |
| 3 | 传输层 | 实现两个计算机的端到端通信 ・仅在端系统(主机)中实现 ・通过端口号标识主机中的进程(通讯端点是程序而非主机) |
| 2 | 网络层 | 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活动,负责分组选路与跨网络传输 |
| 1 | 链路层 | 负责与物理网络的连接,由设备驱动程序实现(对应 OSI 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功能) |
关键区别总结
- OSI 是理论参考模型(七层),注重完整性和通用性;
- TCP/IP 是实际应用模型(四层),更简洁,贴合互联网实际运作;
- 两者核心功能对应:TCP/IP 的链路层涵盖 OSI 物理层 + 数据链路层,应用层涵盖 OSI 上三层。
评论
匿名评论隐私政策
✅ 你无需删除空行,直接评论以获取最佳展示效果




